资讯

Info

如何拍出“梦境般”的超现实情绪人像?

2025-07-21

要拍出"梦境般"的超现实情绪人像,需要通过摄影技术、场景营造和后期处理的综合运用,打破现实逻辑,营造出朦胧、虚幻、充满隐喻的视觉体验。以下是具体创作思路和技巧:

 

---

 

 一、前期构思关键

1. 主题设定  

   - 选择具有超现实感的主题:如"悬浮""失重""记忆碎片""双重自我"等,用画面讲述一个非逻辑的故事。

   - 参考艺术家:可借鉴萨尔瓦多·达利的绘画、蒂姆·波顿的电影或布鲁克·沙登的摄影风格。

 

2. 情绪引导  

   - 让模特呈现"疏离感":空洞的眼神、缓慢的动作、不直视镜头,营造梦境中抽离的状态。

   - 通过手势(如遮挡面部、触摸虚空)传递隐喻。

 

---

 

 二、拍摄技术技巧

1. 光影控制  

   - 柔光:使用柔光箱、纱帘或自然光+薄雾制造朦胧光效,避免硬阴影。

   - 逆光/漏光:逆光拍摄发丝光,或让光线从缝隙中漏出(如百叶窗),增强虚幻感。

   - 光影涂鸦:长曝光下用LED灯绘制光轨,模拟梦境中的能量流动。

 

2. 镜头选择  

   - 大光圈(f/1.4-f/2.8):浅景深突出主体,虚化背景如光斑、色块。

   - 移轴镜头:制造微缩模型般的失真效果。

   - 鱼眼/广角:夸张变形,强化超现实透视。

 

3. 特殊拍摄手法  

   - 多重曝光:机内叠加人物与纹理(如云朵、树叶)或镜像倒影。

   - 慢门动态(1/15s-1s):让模特轻微移动,产生拖影或模糊效果。

   - 水下拍摄:利用水的折射和浮动感模拟梦境失重。

 

---

 

 三、场景与道具设计

1. 超现实元素  

   - 悬浮道具:用鱼线悬挂雨伞、书本或椅子,结合模特跳跃动作。

   - 非常规材质:透明塑料布、烟雾、羽毛、破碎的镜子,制造冲突感。

   - 自然元素:密集的花丛、雾气中的森林、荒芜的废墟,强化氛围。

 

2. 色彩搭配  

   - 低饱和度+单一主色:如青蓝/品红调,突出孤寂感。

   - 互补色碰撞:红绿、蓝橙的对比增强视觉冲击。

 

---

 

 四、后期处理核心

1. 调色方向  

   - 胶片色调:添加颗粒,降低高光,用VSCOLightroom模仿Kodak Portra

   - 漂白效果:拉低黑色色阶,制造褪色感。

   - 色调分离:高光加青,阴影加橙,营造复古梦境。

 

2. 合成技巧  

   - PS叠加纹理:旧纸张、刮痕、光晕图层(混合模式选"叠加""柔光")。

   - 液化变形:轻微扭曲模特肢体或背景线条(如达利钟表般的融化感)。

   - 镜像/复制:创造对称构图或无限循环空间。

 

3. 特殊效果  

   - Orton Effect:复制图层高斯模糊后叠加,制造发光柔焦。

   - 色差/炫光:用插件(如Red Giant)添加人工光晕。

 

---

 

 五、灵感参考案例

- 悬浮梦境:模特平躺拍摄,后期旋转90度模拟悬浮,背景替换为星空。

- 空间错位:同一人物在画面中出现多次(通过蒙版合成),表现"自我对话"

- 微观世界:用移轴镜头拍人像,背景虚化成玩具般的质感。

 

---

 

 关键思维

超现实人像的核心是"违和的美感"——通过矛盾的元素组合(如脆弱与力量、真实与虚幻)触发观者的潜意识联想。技术只是工具,真正的灵魂在于你对"梦境"的个性化解读。